魏晨
上半年,在很多客户选择提前还房贷的背景下,交行对提前还款收取1%的补偿,引发关注。
新规提高了提前还款的成本,房贷客户也担心其他银行会效仿。但交行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是“吃相难看”。从“欠钱的是大爷”的角度来说,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不还钱应该受到谴责,提前还款至少是中性的。银行提前回笼资金,好未雨绸缪,收取赔偿金,是贪婪的。
提前还款补偿金,补偿的是银行的利息损失,是对未能按时还款的客户的违约金。银行支付的赔偿金是否合理,要看是否符合合同约定,包括是否可以提前还款,是否收取,是按照提前偿还本金的比例收取,还是按照几个月的利息收取,等等。贷款一般由银行提供。一般情况下,客户不能修改它们。这时候就要考虑条款的有效性了。还需要注意的是,不收补偿金的银行还是主流。即使是获得赔偿的银行也有优先救济权。客户一开始是想留一条免费预付款的后路,没有选择和协商的余地。这种纠纷说明部分客户并不认同提前还款被“惩罚”并将其视为借款人的权利,对提前还款补偿的接受度仍然不高。
客观来说,赔付策略只是客户、放贷银行和其他银行之间的博弈。
客户选择提前还款,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举动。他们普遍认为“还了就是赚了”,提前还款成为一种新的理财方式。这是很多地方降低房贷利率、还款压力大、缺乏投资标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北京等地出现“提前还款潮”,部分银行不得不排队提前还款。赔偿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客户的选择,其实取决于新的理财方式的得失。
中国人民银行7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0.78万亿元,同比增长9.5%,增速为近10年来最低。其中,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年末低1.6个百分点。收补偿金是贷款银行规避风险的措施,现在是锁定个人按揭贷款优质资产的手段。部分银行贷款额度供不应求时,也已停止收取补偿金,吸引老客户提前还款,腾出额度。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策略也是一种权衡计算。最终,开拓客户还是流失客户,都会给银行提供调整思路。
既然是游戏,那么在规则范围内防范风险,发挥技巧,对各方都有好处。